外媒:西方应向乌克兰军事工业“取经”
外媒:西方应向乌克兰军事工业“取经”
外媒:西方应向乌克兰军事工业“取经”
美军士兵发射M777榴弹炮。 图片来源(láiyuán) 美国海军陆战队
综合编译(biānyì) 王 梓 张昊天
持续3年多的(de)俄(é)乌冲突重创了乌克兰的经济,也彻底重塑了这个国家的军事工业。前不久,一直(yìzhí)试图打击俄罗斯高价值军事资产的乌克兰取得了迄今为止的最大战果:利用(lìyòng)价值数百美元的无人机突袭俄军用机场,给对手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外媒认为,这次非对称(fēiduìchèn)作战行动背后,是乌克兰军事工业独有的一套“生态系统(shēngtàixìtǒng)”,它在某种程度上令欧美各国相形见绌。一些军事观察家认为,在外部支持减少的预期(yùqī)下,乌克兰不得不通过创新充分发掘国内(guónèi)的军工产能,以便制造足够用于消耗战的武器弹药;无论乌克兰的尝试能否成功,西方都应该反思自身(zìshēn)对高质高价武器的迷恋。
乌克兰(wūkèlán)武装部队(wǔzhuāngbùduì)总司令西尔斯基曾经透露,如今,俄罗斯遭受的损失有2/3是无人机造成的,美国国防部也在一份内部报告中指出:廉价、简易的系统使精确打击的门槛大大降低(dàdàjiàngdī)。乌克兰在扩大无人机产能方面进展迅速,基辅经济学院(xuéyuàn)称,2022年,乌克兰生产(shēngchǎn)了5000架无人机,到2024年年底,年产量可能接近了7位数。
一个(yígè)隐藏在(zài)数据背后的(de)秘密是(shì):在乌克兰军队中,很(hěn)多营级作战单位拥有民间志愿者支持。这种体系无须行政机制介入,就能为部队提供资金、武器。志愿者群体的成员通常很年轻,一位乌军指挥官说,他正在寻找喜欢玩《反恐精英》游戏的年轻人;另一位指挥官透露,80%的志愿者没有军事背景。德国(déguó)《法兰克福汇报》分析认为,乌克兰武装力量当下的结构更类似亚马孙雨林中的生物群落(shēngwùqúnluò),“不能像管理动物园那样管理它”。
具体到无人机研发等(děng)工作,它们既不是企业(qǐyè)行为,也不是军队的职责,而是与民间社团(shètuán)密切关联。在(zài)美国退役海军上将迈克尔·休伊特等专家看来,乌克兰社会与军队的融合造就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态系统”,整个系统由“生存”这个共同的目标维系。
该系统的参与者之一谢尔盖·科什曼向《法兰克福汇报(huìbào)》描述了它(tā)的运作方式:“它不像军事单位那样自上而下运作,而是(érshì)像一个蚁群:无数个体通过(tōngguò)直接(zhíjiē)接触进行自我组织,遇到障碍就会绕开。”这带来了两大优势:低成本和高效率。伦敦经济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乌克兰的无人机制造商与军方并不总是通过官方渠道沟通,而是会直接通过聊天群交流,既(jì)节省时间又节省资金;这些“平民极客”会主动寻找前线的伙伴,测试最新的改进效果,并当场(dāngchǎng)加以调整。专利、标准、保密规则……都无关紧要(wúguānjǐnyào)。
科什曼不无自豪地宣称(xuānchēng),北约军官看到乌克兰人的方法时会惊得(jīngdé)“毛发倒竖”,最(zuì)重要的是:“动物园(dòngwùyuán)”(乌克兰国防部)需要6个月才能完成的一项(yīxiàng)创新,“丛林”(指前线(qiánxiàn))6个小时就能搞定。乌克兰军队格外重视效率和速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手(duìshǒu)同样行动迅速。俄罗斯军队擅长使用可以从远距离精确制导的无人机,甚至在距离前线数百公里的地方也能操控:不久前,俄新社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zhǎnshì)一名操作员如何在莫斯科市区的一座公寓楼里遥控无人机,摧毁了远在顿巴斯地区的目标。
科什曼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提到,乌克兰人(wūkèlánrén)起初依靠人工智能,试图让设备在没有无线电(wúxiàndiàn)联系的情况下继续运行。但是这个方案技术难度过高。俄罗斯(éluósī)则采用了简单得多的方案:用几公里长的玻璃纤维电缆控制无人机,由此在短时间(duǎnshíjiān)内占据了上风。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刊发文章称,2022年(nián)2月以来,乌克兰(wūkèlán)涌现出一大批(yīdàpī)中小型(xiǎoxíng)军工(jūngōng)企业,其中一些隐藏在车库(chēkù)之类不显眼的地方。与大型军火商不同,这些(zhèxiē)小型防务公司机制灵活、擅长创新,能迅速设计并制造前线真正需要的武器系统。乌克兰战略工业部(gōngyèbù)部长赫尔曼·斯梅塔宁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乌克兰国防工业在过去3年间膨胀了35倍,军工产值从2022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350亿美元。乌克兰官方宣称,若得到外部充分支持,该国能生产比现在更多的武器,甚至有余力返销欧美。
“商业内幕”指出,乌克兰(wūkèlán)军队和军事工业对现代战争的独到理解,让西方同行感到有必要向他们“取经”。一些乌克兰官员公开表示,西方军工(jūngōng)行业的理念已经过时。乌克兰国防工业全国协会首席执行官谢尔盖·冈察洛夫告诉美媒,西方长期专注于数量有限(yǒuxiàn)的尖端武器(wǔqì)系统(xìtǒng),反而可能导致自身在持久战中处于劣势。俄乌冲突的经验(jīngyàn)表明,真正有用的不是少量精确但昂贵的装备,而是性(xìng)能够用且能持续大量供应的武器弹药。
冈察洛夫以美国提供给乌克兰(wūkèlán)的(de)“神剑”制导炮弹为例,这种单价10万美元的炮弹在(zài)俄军的电子干扰(diànzǐgānrǎo)面前效能下降,实战表现还不如造价3000美元的普通炮弹。与之类似的是瑞典的“弓箭手(gōngjiànshǒu)”自行火炮。冈察洛夫表示,“弓箭手”号称同类装备中的翘楚,但在乌克兰不受青睐;“我需要(xūyào)的是200门廉价大炮,就像乌克兰自制的那些型号”。
在欧美各国,来自乌克兰的(de)警告得到了一些企业和官员的回应。立陶宛前国防部长加布里埃利乌斯·兰茨贝尔吉斯指出,俄乌冲突比拼的是数量和规模,西方喜爱需要很长时间制造的昂贵武器,而俄罗斯一直在生产廉价(liánjià)并(bìng)适合快速消耗的东西。今年(jīnnián)早些时候,北约(běiyuē)秘书长吕特批评说,北约各国的军备生产速度太慢,乌克兰实际上只需要6分或7分的装备,北约军队(jūnduì)却坚持要让武器的评价达到9分或10分。
以生产无人地面车辆为主业的(de)爱沙尼亚Milrem Robotics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尔达尔·维尔西表示,“我们要向乌克兰学习,在购买硬件(jiàn)设备时要更加务实。”在他(tā)看来,俄乌冲突的启示(qǐshì)之一是,“拥有100件简单的装备,比拥有10件复杂的装备更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kèhùduān))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